和平利用太空 共護人類家園——中外嘉賓共議太空科技發展與合作


和平利用太空 共護人類家園——中外嘉賓共議太空科技發展與合作
山村大富豪 小说

近年來,我國航天技術快速發展,逐步走進大衆視野。我國航天領域發展現狀如何?當下國際空間領域合作的焦點幾何?11月18日至20日,以“同一個太空、同一個家園”爲宗旨的2023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辦。中外嘉賓在會上廣泛關注我國航天領域新成就,共議當下太空科技發展與合作。  我國航天實現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我國在空間技術發展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國際宇航聯合會執行主任、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克里斯蒂安·費施廷格說:“這些年中國在空間技術發展方面取得了諸多成果,作出了巨大貢獻。”  “60多年間,中國航天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飛速發展,支撐國民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爲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促進人類福祉作出重要貢獻。”中國宇航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楊保華說。  重大工程發射成功率保持高位,火箭發射頻次也大幅度提升。楊保華介紹,當前中國火箭的總髮射次數已經超過550次。完成第一個“一百次”發射用時36.4年,而完成第五個“一百次”發射僅用時1.6年。  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轉入應用與發展新階段;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月球上的新礦物並命名爲“嫦娥石”;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發佈……楊保華表示,中國航天近年來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開啓建設航天強國新徵程。  各國需加強空間技術交流  如何加強空間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促進空間技術和平利用是本屆大會的討論焦點。  “空間技術作爲人類探索宇宙認知世界的重要工具,其和平利用對於推動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家航天局原局長劉紀原表示,各國應加強交流,攜手共進,共同推動空間利用領域的發展。  “我們非常關注空間和環境健康。航天空間技術領域與地球最相關的就是衛星通信及相關技術,我們將進一步推進更多技術造福人類。”克里斯蒂安·費施廷格說。  他表示,衛星通信和導航測繪可提升公共健康和醫療服務水平。這要求全世界能夠攜手合作,完成一些非常重要的醫療項目,從而服務更多發展中國家。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國際合作部部長羅暉認爲,應充分發揮民間科技人文交流的獨特優勢,進一步助力營造開放合作的生態,不斷增進國際科技界的開放信任合作,以空間技術的發展引領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崛起。  “太空無國界,家園共守護。這是我們共同的理念和使命。”國際和平聯盟(太空)執行主席、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王天怡說。  我國積極推進空間領域國際合作  《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顯示,近年來,我國已與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簽署多項空間合作協定或諒解備忘錄;積極推動外空全球治理;利用雙邊、多邊合作機制,開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等領域國際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在空間技術多個領域向全世界傳遞了共同合作的“橄欖枝”。  10月2日,國家航天局發佈嫦娥八號任務國際合作機遇公告。中國探月工程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的原則,歡迎各國與國際組織加入,開展任務級、系統級、單機級合作,共同實現更多重大原創性科學發現。  10月25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表示,中國正式向全世界發出邀請,歡迎所有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及地區一起參與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  據悉,隨着載人登月任務進展,待相關條件成熟後,我國在未來也會正式邀請國外航天員一起參與登月飛行任務。  “空間技術的和平利用關乎人類福祉,需要世界各國通力合作,同心協力共同維護人類的家園。”羅暉說。(記者宋晨、魏夢佳)

人 四照花

多夫多福
火辣兽妃:邪王,禁止入内 小说

传产、金融出头天 市值前30大三分天下

从前有只小骷髅

萬潤打入台積CoWoS鏈